蘋果日報:殺校花 宅男不舉放棄姦屍
只能說,該來的還是會來。
這幾天,媒體大肆報導宅男殺人事件,說到這一定很多人抱怨,為啥「宅」這個字到台灣來都被扭曲成另一種意思。
不提先賢先烈們如何定義「宅」這個字,但據我所知,otaku在日本也沒有正面到哪去,而在台灣的意思則是足不出戶、不善社交、不修邊幅等,就算有不少人為這詞平反,但說真的,通常出自人嘴裡的宅男,對一些人來說聽起來就像白人嘲笑黃種人yellow monkey一樣刺耳,總而言之,宅這個詞到了台灣之後,已經成了十分負面的名詞。
台灣媒體亂象大家都知,但大家還是邊罵邊看,這件事的發生,有人提出一個論點我覺得很有意思…「那無情十六刀雖然讓女孩香消玉碎,但實際上,是殺死了全台灣的宅男」,我想…本次事件之後,「宅」這個詞在台灣將是永無平反之日,而同時又拖下了ACG下水,就某方面而言,可說是宮崎勤事件台灣版。
wikipedai:宮崎勤事件
這邊引用當年wikipedai的文章:
宮崎事件發生後,日本動漫畫產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。至1995年才開始恢復。當時負責報導的記者木村透,於2005年11月21日坦誠他在取材時不公正,將成人書刊放置在正常書堆的最上方後進行攝影,造成社會對於動漫畫産業的誤解。
從一些報導看來,內容有意無意的都提到兇手喜歡動漫畫,甚至圖片還show出HG的畫面,事實上這兩者並無直接關連性,我也不知道為何會刻意的強調這點,雖說在日本對ACG有偏見的人也不在少數,但台灣對動漫畫產業不大友善倒是真的。
為何台灣會對ACG這麼不友善呢?聽某位台灣漫畫家提到,國共內戰的時候,共產黨為了宣傳作了不少文宣,可當時有許多廣大的農民不識字呀,那怎麼辦呢?那就畫成漫畫吧,讓廣大的農民了解到「原來我過的是這種生活!」,之後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,而當年政府對漫畫的打壓大家也就耳熟能詳(但台灣早年漫畫沒落有個說法是品質太差,最終慘遭淘汰)。
寫的很亂,但看到這新聞心中有不少五味雜陳的想法,對宅這個字,對ACG,只能說,與其為「宅」這個字平反,不如努力不要成為鄉民口中的「宅」,畢竟宅這個詞已成了十分負面的名詞,再怎麼平反也只是白費力氣。
我只能說:
回覆刪除再這樣下去,台灣可能要從文化沙漠變成文化大黑洞了...(你懂我的意思...)
(補)對了,你有3DS嗎?
回覆刪除有的話要不要加我的FC?
我的FC:4038-6740-4693
還沒買
回覆刪除